bat365在线平台官方网站
欢迎访问 今天是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集团首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团队

  • 团队基本情况
  • 课程建设
  • 团队队伍建设
  • 教学研究与改革
  • 概论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进”方案

    system2016-12-01

    概论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进”方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十八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进”工作对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进”工作中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也具有独特的学科优势、理论优势和团队优势。概论课是最重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因此,做好概论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进”是这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教师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是“三进”的基础
    教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进”的主力军,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把握程度,直接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进”工作的实际效果。为此,教师“必须多学一点,早学一点,学好一点,学深一点”,才能引导员工学好、学深。应当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教师先入脑。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真正入教师头脑,就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学习层面。学校应采取“走出去”的方式,组织教师深入农村、企业,走访基层党员干部,聆听模范党员谈切身体会,使教师亲身感受基层党员干部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行动,从实践层面深刻体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质。
    2、采取“请进来”的方式,聘请相关专家、学者、各领域的模范到学校作专题报告,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层面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教研室、教学团队、科研团队积极组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课题研究和学术研讨活动。组织教师认真研读文献,开展学术探讨,使广大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更系统、更深刻。

    二、积极引导员工入脑是“三进”的关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是手段,最终进员工头脑是目的。为此,教师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和生动的理论讲解有效解决员工的疑点、热点、重点、难点,是入员工头脑必须跨越的关口。为此,应采取多种办法解决员工在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遇到的问题。
    1、以问题为导向,着力解决员工中存在的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做到教与学接轨,增强“三进”工作的针对性,教师应走访员工、召开座谈会,特别是运用课堂讨论、员工提问题的形式,发现员工中目前讨论最多、也最关心的热点问题,特别是社会各领域存在的价值观扭曲等现象。针对这些问题,教师要作到不回避矛盾,不敷衍塞责,而是实事求是地作辩证分析,从而增强了理论的说服力,解除了员工的困惑,纠正一些偏颇认识,进而加深员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2、在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找出重点和难点。通过精读原著、专题讲座、集体研讨,确定重点讲授的内容。通过系统讲授、难点解析、专题辩论、教师点评等方式,不断强化员工的认知过程,从而达到入脑的目的。
    3、课堂专题教学与课外实践教学互动,推动员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针对老员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困惑,组织员工进行社会调查、撰写调研报告,克服课堂教学的局限。通过专题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互动,才能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进”的实效性。

    三、认真研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是“三进“的抓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了三个层面24个字的具体内容,它是一个设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方方面面的体系。因此,认真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并仔细研读教材,找到核心价值观进教材的切入点,是“三进”真正落到实处的途径。具体来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概论教材的以下几个方面应当得到体现:

    1、在第一章第三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讲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具体成果。

    2、在第八章第一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中讲清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关系。

    3、在第八章第二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中讲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民主”、“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等范畴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关系。

    4、在第八章第三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讲清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关系。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

    5、在第八章第四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讲清“和谐”的内涵,以及和谐这个价值目标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室

    2015年9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