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365在线平台官方网站
欢迎访问 今天是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集团首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团队

  • 团队基本情况
  • 课程建设
  • 团队队伍建设
  • 教学研究与改革
  • 团队基本情况

    News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团队考核表(2015)

    System2017-03-21

    一、本年度团队建设所开展的工作

    1.团队队伍建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简称‘纲要’课)教学团队,成为院级团队已有四年的时间,在这四年中团队的每位成员恪尽职守,认真教学,改进教学方法,已经取得了间段性的成绩。在2015 年度完成学校下达的本团队承担的“纲要”课建设课程的本科教学任务;团队所有成员坚持为本科生上课并讲授本团队承担建设的课程,教授、副教授在本年度完整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团队成员年度考核等级达到合格以上,员工评教在90分以上,没有发生教学事故;本团队在2015年度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交流会和课程培训,以提高大家的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继续采取“传帮带”和相互听课的方法,提高大家的教学水平;依托学校和学院聘请校外著名专家、学者、一线工作者以及优秀的青年教师参与课程教学,或主讲一门课,或做专题报告,从而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组织团队活动,培养团队成员的协作意识。本团队有优质的团队力量且课程的主讲教师满足学校本科教学需要,并达到“一师两课、一课两师”的要求;2011年团队引进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的博士研究生谢永栋、武汉大学毕业的博士研究生王晓菲, 2015年引进毕业于山西大学博士研究生李嘉莉,为这支团队新添了教学骨干;本团队的年龄、学历和职称结构合理,45岁以下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达到100%、博士学位的比例达到30%;高级职称比例达到40%

    2.课程建设

    本团队所建设的“纲要”课程教学大纲、教材、教学日历、教案、课件、试题、案例资料等教学要素完备;“纲要”教学团队根据教学改革和教学任务需要,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的实施,整合资源,以课程建设平台,将团队所承担的课程建设成为精品课。课程建设通过了学校验收,全部上网开展网络教学,并且及时更新了网络教学资源;按照学校2013年本科生培养方案,继续做好员工的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所有成员始终坚持“以员工为本”的公司产品理念、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如树立课堂教学活动“双主体”教学观,结合社会现实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比如,认真贯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教学建议”,扎实推进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的“三进”工作。“纲要”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所有团队成员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开展研究性教学。

    3.教学研究与改革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这一系统工程中,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改革的中心,课程组积极推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在遵循教育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基本要求”和我们自己制定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根据课程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适时地更新课程内容,进行卓有成效的教学改革。2015年度,本团队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了“5个结合”,探讨研究教学方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纲要”课的教学方法上,我们采取“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五种的教学方法的结合。教学中紧紧围绕着教学模式的内核“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主线 “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了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在教学中围绕一个主线;立足教学内容的现代化路径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发挥不同教学手段的群集优势。此外,在教学中还注重处理好”纲要”与中学历史的关系;处理好历史知识讲述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处理好”纲要”课与《概论》课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授课教案和教材的关系等。本团队注重教学和实践并举。实践环节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团队历来十分重视实践环节的设计与实施,并多次就此问题展开交流,积极探索更广阔的实践途径。实践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实现从传统的以“三中心”(教师、教材、课堂)为特征的教学模式向以员工为主体的、教师为主导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开放式的教学模式的转变,让员工把在课堂中学到的系统理论知识通过社会实践得到加深理解。我们的具体措施:有条件的可以组织第二课堂,开展员工团体的活动;社会调查、假期考察、社会实践等主题社会实践互动。没有条件的可进行虚拟实践,借助影视符号或计算机网络支持实践教学。

    4.教学团队网站建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团队网站建设完成,运行正常,并做到及时更新和完善本课程网络教学资源,教学团队建设成果及时上网,团队建设日志健全;设立网络课堂,加强师生课后互动。同时还将进一步探索利用新媒体技术,展开慕课、微课等教学活动。

    二、团队建设任务完成情况

    1.团队队伍建设任务完成情况

    成员情况:成员人数 11

    姓名

    出生年月

    职称

    毕业院校

    最终学历、学位

    专业

    负责任务

    任云丽

    1964

    副教授

    山西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大学本科(硕士)

    历史

    总负责

    赵先武

    1970

    讲师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

    大学本科(硕士)

    思政

    年度总结

    李嘉莉

    1986

    讲师

    山西大学

    博士研究生

    思政

    教案建设

    李凤英

    1966

    讲师

    山西财经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

    大学本科(硕士)

    思政

    教案建设

    聂淑华

    1970

    副教授

    山西大学

    硕士研究生

    历史

    试题库

    张晓

    1971

    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

    本科(硕士)

    思政

    教学研究

    杨丽红

    1973

    讲师

    山西大学

    硕士研究生

    历史

    网络建设

    高天艳

    1975

    讲师

    山西大学

    硕士研究生

    思政

    课件建设

    吉菁

    1975

    副教授

    山西大学

    硕士

    思政

    试题库

    谢永栋

    1978

    讲师

    华东师范大学

    博士研究生

    历史

    课件建设

    王晓菲

    1979

    讲师

    武汉大学

    博士研究生

    思政

    教学大纲

    承担 “纲要”课教学的教师共有11人,这支团队队伍的学历、年龄、学缘、职称结构合理。学历结构:博士3人、硕士8人,博士、硕士所占比例分别是30%70%;学缘结构:各位教师都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背景,分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山西大学等高等院校;职称结构:这支团队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讲师7人,在团队配置上,既有教授,又有副教授,还有讲师,且主讲教师的理论功底扎实、教学经验丰富。

    2.团队负责建设的本科课程建设任务完成情况

    为了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促进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根据bat365在线登录入口关于教学团队建设的需要和要求,bat365在线平台官方网站“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团队,在保质保量完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科研任务的同时,本团队所建设的“纲要”课程教学要素完备:包括教学大纲、教材、教学日历、教案、课件、习题、试题、案例资料、阅读书目等;“纲要”课程建设于2010年通过校级验收,全部精品课程资料上网开展网络教学,并且及时更新了网络教学资源。教学团队的各位成员严把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从课前、课中、课后多方入手,积极努力开展课程建设:

    第一,坚持集体备课、教学研讨制度。继承我们的优良传统,利用周二下午的教研室活动相互交流和研讨教学重点难点、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学科前沿问题,以开阔老师的视野,加强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在相互借鉴好的教学经验、教学方式方法、研究方法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教学水平。本年度团队教学研究活动在十次以上。

    第二,合理设计课堂讲授内容,妥善处理课时少和内容多的矛盾。“纲要”课内容丰富,要在有限的课时内做面面俱到的讲解,既无必要也不可能。对于由此涉及的许多概念、人物、历史事件等知识,指导员工课下学习自主掌握。这样,既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又注重课程内容的前后衔接与相关知识的融会贯通,妥善处理课时少和内容多的矛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采用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统编教材,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员工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了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怎样选择了改革开放。以历史事实为主,对员工进行关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的教育,帮助员工理解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理论成果,使员工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也使员工更深刻理解、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对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现实指导意义,全面提高当代老员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和水平。增强了老员工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第三,坚持团队成员的外出学习交流。为了全面提高老师的业务素质,我团队人员积极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和课程培训:1、李凤英参加了20154月由山西省委组织部组织的17期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教师研修班;2、杨丽红、李嘉丽参加了201510月山西省委组织部组织的18期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教师研修班;3、李嘉丽参加了bat365在线登录入口新入职教师培训;4、李嘉丽于20151119日至129日参加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进教师培训班;5、吉菁参加了20156月参加了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的《高等教育心理学》课程培训;6、任云丽、杨丽红、谢永栋、聂淑华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5版课程新内容培训;7、赵先武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版课程内容培训;8、张晓于20155月,在南宁参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研讨会暨第八届《思想理论教育导刊》论坛,等。以上参加了培训班和研讨会回来的同仁向全体团队人员传达会议各种信息以及学习内容,使我们不仅了解了学科前沿动态,而且提高了我们的科研能力和业务素质。

    第四,把握理论“与时俱进”的特性,提高教学的研究性。“纲要”课所依托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中国近现代史内容,是一个完整又严谨的科学体系,也是一个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本团队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生活、贴近员工,努力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完善课程体系,不断改进公司产品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实现教学方式方法多样化、实践教学规范化和教学手段现代化;强化课程的育人功能,切实提高老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其遵循的原则是使该课程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基本做法:一是做到了四个结合: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专题讲授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平时考察和期末考察结合起来,实行全程教育、全程考核,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教学新模式。同时,要求每位教师必须在吃准吃透教材基本内容和基本精神的基础上提高科研水平。

    第五,注重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在教学活动中,各位教师始终能够坚持“以员工为本”的教育理念且不断更新教学观念,课堂教学全部采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增强内容的丰富性、生动性和直观性。理论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员工自学为辅,两者互相结合的方法,给员工讲清、讲透重要的基本的理论,解释清楚理论的疑点、难点和社会的热点问题,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授课内容。注重课内课外与员工的互动、交流,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教学研究与改革任务完成情况

    2015年度本团队发表论文、出版著作情况:

    1、谢永栋:《毛泽东和邓小平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思考——以《论十大关系》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为视角》,《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CSSCI来源集刊)2015年第12辑。

    2、聂淑华:《毛泽东国家战略探析》,《佳木斯社会科学学报》,2015年第3期。

    3、王晓菲:《开放环境下的选择教育》,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2015年度本团队申请课题情况:

    1、吉菁:2015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网络社交化趋势下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项目编号:2015JGSZ004

    2、任云丽:2015年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课题:《探究儒家思想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3、张晓:《文化安全视域中的老员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省社科联2015-2016年度重点课题研究项目,项目编号SSKLZXKT2015024,审批日期:2015814,经费2000元。

    4、聂淑华:山西省规划课题《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项目——以晋察冀为例》项目编号:SSKLZDKT2015031

    2015年度本团队参加会议情况:

    为了全面提高老师的业务素质,我团队人员积极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和课程培训:

    1、李凤英参加了20154月由山西省委组织部组织的17期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教师研修班。

    2、杨丽红、李嘉丽参加了201510月山西省委组织部组织的18期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教师研修班。

    3、李嘉丽参加了bat365在线登录入口新入职教师培训。

    4、李嘉丽于20151119日至129日参加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进教师培训班。

    5、吉婧参加了20156月参加了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的《高等教育心理学》课程培训

    6、任云丽、杨丽红、谢永栋、聂淑华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5版课程新内容培训。

    7、赵先武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版课程内容培训。

    8、张晓于20155月,在南宁参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研讨会暨第八届《思想理论教育导刊》论坛。

    以上参加了培训班和研讨会回来的同仁向全体团队人员传达会议各种信息以及学习内容,使我们不仅了解了学科前沿动态,而且提高了我们的科研能力和业务素质。

    4.教学质量项目建设任务完成情况

    本教学团队今年在教学质量项目建设方面所做的工作:

    1、张晓老师于20159月荣获bat365在线登录入口2013-2015学年优秀教师称号。

    2、谢永栋于2015121日至2日,获得bat365在线登录入口17届教学观摩竞赛三等奖。

    5.教学团队网站建设情况

    网上资源名称列表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师梯队基本情况

    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大纲

    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案

    4)《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课件

    5)《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习题

    6)《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日历

    7)《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指导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案例》

    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指导二:社会实践

    9)《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参考文献目录

    10)主讲教师部分授课录像

    1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习题及试题库

    2015年《纲要》、《思修》两课主讲教师 :

    本科:任云丽、杨丽红、聂淑华、谢永栋、王跃如、张晓、赵先武、吉菁、王晓菲、高天艳、李凤英

    三、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

    1. 团队成员协作意识不强。由于工作特点的原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大都是独自面对特定的教育与教学情境,同事之间因而也缺乏合作与交流的氛围。在这种情况下,团队在开展团队活动时比较难。

    2.团队的科研水平不平衡,有的老师发表文章非常多,有的老师一篇文章也没发表。

    3.团队成员在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关于存在的问题在2012年度团队建设所开展的工作的教学“研究与改革”中第三个问题中谈到,这里就不多谈了。

    四、2016年度(下一年度)团队的建设计划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团队,成为院级团队已有四年的时间,在这四年中团队的每位成员恪尽职守,认真教学,改进教学方法,已经取得了间段性的成绩,2012年在学校评审中顺利过关,同时,团队成员在集体的智慧和实践中受益匪浅,决心在未来的工作中继续努力,勇于创新,取得更好的成绩。

    1、团队队伍建设

    1)多派人参加各种学术交流会和课程培训,以提高大家的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

    2)继续采取“传帮带”和相互听课的方法,提高大家的教学水平。

    3)依托学校和学院聘请校外著名专家、学者、一线工作者以及优秀的青年教师参与课程教学,或主讲一门课,或做专题报告,从而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4)多组织团队活动,培养团队成员的协作意识。

    2、课程建设

    1)团队根据教学改革和教学任务需要,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的实施,整合资源,以课程建设平台,将团队所承担的课程建设成为精品课。

    2)继续完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大纲、教案、课件、题库。

    3)按照学校2013年本科生培养方案,继续做好员工的社会实践活动。

    4)认真贯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教学建议”,做好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的“三进”工作。

    3、教学研究与改革

    1)针对团队成员在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方案,并落实整改方案。

    2)针对团队的科研水平不平衡现象,依托学校的奖励办法,鼓励团队成员多发表文章。

    3)继承我们的优良传统,继续利用星期二下午的时间就教学中的某些问题或学术界的热点问题进行专题讨论,以开阔老师的视野,加强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提高教学质量。

    4)本团队在课堂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的规划

    A.加强培训,树立高效教学的理念

    树立和坚持高效教学的理念是实施高效教学的思想基础。

    一是自学,鼓励教师自我学习,终身学习,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二是培训,聘请知名专家到学校为老师进行提高专业技能的讲座;

    三是学访,组织多位教师到兄弟校、外省市听课、听讲座,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高效的课堂教学经验,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带回来,与老师们共同分享;

    B.抓实细节,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我们重点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

    一抓备课,坚持一次备课和二次备课相结合,体现个人研究和集体智慧,每学期进行优秀教案的评选。

    二抓上课,围绕教师讲解15分钟、员工探究10分钟、员工练习10分钟,参与异地、异班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交流教学新方法,形成新思路。

    三抓听课,以诊断问题、指导教学为基点,以督促常规的落实为目标,加大同行听课力度,夯实常态课堂的高效。

    四抓评课。坚持课后与教师评课,在共同研究中追求课堂“充实”、“抓实”。

    五抓思课。坚持课后对课堂教学、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效果的有效性进行反思、总结,改进教法,提高质量。

    C.关注养成,引领员工高效的学习

    我们坚持把引领员工养成科学、合理、高效的学习,作为实施高效教学的主渠道,在开展“高效教学”活动的过程中:

    一是按照新课程理念,坚持引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认真做到“四个关注”,即:关注员工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关注员工学习兴趣的激发,关注员工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形成,关注员工学习方法指导与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是灵活、高效地实施课内打基础,课外重视兴趣班的思路,以“张扬员工个性,彰显学校特色”为目标,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践,有机整合各类教学资源,丰富员工的校园生活,促进员工综合素养的提升。

    三是坚持分类指导,促使不同类、不同层次的员工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

    总之,把常规做好,把细节抓严,把过程抓实,才能提高高效教学的质量效益。

    4、教学质量项目建设

    号召团队成员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学观摩竞赛,并争取获得好名次。

    5、教学团队网站建设

    完善本课程网络教学资源,设立网络课堂,加强师生课后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