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推动《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的学习宣传,帮助广大高校师生深入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部6月5日在京举行首都高校师生学习《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座谈会,首都部分高
校的师生代表参加会议。大家普遍认为,《六个“为什么”》一书涉及的六个问题,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坚持什么样的指导思想,坚持走什么样的道路,坚持什么样的根本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坚持什么样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是否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这其中的任何一个问题都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到我们能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这些问题是广大高校师生密切关注的问题,对这六个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回答,必将大大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深化高校师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和理解。现刊发会议发言摘要,以飨读者。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益尝试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 程天权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紧密结合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年员工的思想实际,站在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相结合的战略高度,对事关我们党、我们国家前途与命运的六个重大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回答,是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益尝试。这本书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一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良好学风,也是增强理论说服力的重要原则。六个“为什么”,涉及高举什么样的旗帜、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坚持什么样的制度等重大问题,既是广大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认识问题,也是事关我们党、我们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重大的实践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如果只从理论到理论,或实践到实践,那不可能说清楚、说透彻,就不可能让干部群众信服。《六个“为什么”》一书不是孤立地、抽象地就理论谈理论,就实践谈实践,而是力求把抽象的理论问题与生动的实践结合起来,在深刻总结我们党80多年奋斗、新中国60年建设、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基础上,来分析问题、阐述理论,用活生生的事实、生动的案例来阐述我们党、我们国家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而不能搞民主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为什么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能搞“三权分立”;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能搞西方的多党制;为什么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而不能搞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为什么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而不能走回头路等重大问题。这样的回答既有理论的高度概括,又有实践的有力论证,说理充分,事实生动,容易让人信服。
二是历史与现实的结合。我们党、我们国家之所以选择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选择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不是少数人、不是我们党的主观愿望所决定的,而是历史的必然选择、现实的必然结论。《六个“为什么”》一书既总结过去,站在宏观的历史高度,以无可辩驳的历史事实回答了我们党、我们国家的必然选择,又立足现实,站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新起点的高度,以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论证了今天我们党、我们国家的“必须”和“不能搞”。这样得出的结论很有说服力。
三是中国与世界的结合。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既要善于从本国本民族的实际状况出发,思考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问题,又要放眼全球,用世界眼光把握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大趋势,特别是在21世纪的今天,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中国与世界的前途命运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此背景下,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既要立足中国,坚持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又要放眼世界,密切关注当代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发展变化的新趋势,善于汲取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成果。我们党、我们国家之所以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改革开放,不仅仅是从我们党、我们国家自身的实践中得出的宝贵结论,而且也是在总结世界各国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基础上得出的宝贵结论。例如,《六个“为什么”》一书在论述为什么不能放弃马克思主义、放弃社会主义时,特别联系苏联、东欧放弃马克思主义、放弃社会主义,不仅没有出现繁荣,而且导致亡党亡国的教训;在论述为什么不能照搬西方的多党制时,特别联系非洲许多国家实行多党制后,结果是“政党林立、竞争激烈,社会矛盾激化,经济停滞、政治动荡,国家陷入长期的纷乱之中”的事实;在论述为什么不能走回头路时,特别谈到“走回头路,就会回到封闭半封闭的状态,就无法在同世界的学习借鉴和交流合作中实现自己的更快发展。”这样通过中国与世界、正面与反面的事实对照,就把深奥的理论问题用浅显的语言表达出来,就更有说服力、感染力。
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要完成这样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把我们的青年员工培养好,很重要的一条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青年老员工的头脑。从总体上看,我们当代青年老员工是可靠的、值得信赖的,他们成长在改革开放新时代,思想活跃、朝气蓬勃,善于思考、善于学习。我们教育工作者、理论工作者要善于把握青年员工的特点,把握时代的特征,更加自觉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努力做好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不断提高理论武装的效果。
一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好书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林泰
《六个“为什么”》对涉及当前中国改革发展走向的各种问题做了导向鲜明、全面准确、深入浅出的回答,大大深化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可以说是一本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好书。
我认为,能否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引领社会思潮、教育青年是关系改革成败的大事。现在看到《六个“为什么”》对社会思潮的脉搏把握得那么准,针对性那么强,而且那么通俗易懂,适合广大干部群众(包括老员工)深入学习,心里感到非常高兴。
改革开放30年,成就巨大,世人瞩目,人民高兴,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日益深入,自觉拥护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实践。这是十三亿人民昂扬奋进的历史洪流,也是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的主流,是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的社会基础。但是另一方面,改革开放进入攻坚阶段,一些深层次的社会矛盾日益显露,各社会阶层利益取向、价值选择日益多样化;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西方发达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冲击也日益加大。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各种社会思潮纷纷登上历史舞台表演。对于人们影响比较大的错误思潮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新自由主义”,宣扬“人性自私”和“私有制永恒”,否定公有制能与市场经济结合。二是“民主社会主义”,企图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向改良资本主义。三是“历史虚无主义”,否定近代中国历史,特别是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四是借“普世价值论”宣扬西方“多党竞争”与“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否定“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相结合”的政治体制改革方向。五是否定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巨大成就,从“左”的方面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及其理论体系。我们决不能低估这些错误思潮对人们的消极影响,《六个“为什么”》就是针对这些错误思潮做出的导向鲜明、全面准确、深入浅出的有力回答。可以说,这本书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方面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广大理论工作者要在回答六个“为什么”方面,以自己的研究成果继续写出导向鲜明、深入浅出的文章,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更加深入人心,把引领社会思潮的工作做得更好。
直面问题 说理透彻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思想政治理论学院教授 胡懋仁
《六个“为什么”》直面并深入回答六个重大问题,非常必要、非常及时,深入浅出,说理透彻。
比如,我们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其实,这个问题的关键并不在理论方面,而是在实践方面。提出所谓多元化的观点包括这样几个因素:一是还不敢公开反对马克思主义作为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因此提出一个所谓多元化的观点,表面上看起来大家都很平等,马克思主义是一家之言,其他理论也是一家之言,大家彼此彼此。但在实际上,所谓多元化并不存在,这个多元化不过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一元化,是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一元化。这种多元主张目的是削弱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是淡化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作用。当前,在我们一些学科领域里,如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也包括一部分文学和史学,都存在用所谓西方的资产阶级理论来取代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指导的情况,有的人就公开宣布马克思主义在这些领域里的观点都是错误的,或者是过时的,他们把西方资产阶级的理论奉为科学的理论。这种贬低马克思主义的做法,对我们的青年和员工的影响是非常坏的。在今天的世界上,由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尚处于低潮,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世界舆论范围还处于劣势。在这种情况下,提出所谓多元化就是要从根本上否定和排斥马克思主义。对此,我们必须坚决反对。
再如,中国不是没有搞过资本主义,有人说,中国没有经历过资本主义,要让中国补上资本主义这一课,这种说法是没有根据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就是整个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个部分从来就没有外在于资本主义体系。换句话说,殖民地半殖民地正是发达资本主义掠夺和剥削所得到财富的主要来源。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中国一直就想走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但结果都失败了。用毛泽东的话说,就是先生总是欺负员工,西方资本主义的先生不允许中国员工走上与他们一样的发达资本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探索,都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中国走资本主义,只能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附庸,而不可能成为与发达资本主义并驾齐驱的竞争对手,因为帝国主义绝对不会允许中国成为这样的国家。中国如果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家就会分裂,社会就会动荡,这是非常危险的。
明辨理论是非的镜鉴
北京大学bat365在线平台官方网站硕士生 杨哲昊
《六个“为什么”》把我们青年员工普遍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用鲜活的事例、通俗的语言,说得非常清晰、非常透彻,既旗帜鲜明、立场坚定、论
述有力,又直面现实、明辨事理、娓娓道来,有着让人难以抗拒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这本书也为关心国家发展前途命运的广大青年认清各种社会思潮、明辨各种理论是非、化解各种思想困惑,提供了难得的镜鉴、清晰的指南和有力的武器。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学习和思考谈三点体会。
第一,《六个“为什么”》有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普及化、通俗化的进程。借用中国哲学的概念,这个过程对于我们青年理论爱好者,也就是我们知“道”的过程。马克思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要武装青年,就必须反映我国当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特点,必须对当代中国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有力的解释。《六个“为什么”》正是抓住了这一点,立足现实,结合实践,对这些重要问题进行通俗易懂又令人信服的解释回答。我身边一些同学经常谈到自己总是不自觉地被一些困惑缠绕,如研读马克思主义著作时,感觉马克思主义的一些深刻论述和现实不尽相符;而面对一些社会现象和问题时,又感觉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似乎有一定距离。而《六个“为什么”》的解答释疑,正好为我们在理论和现实之间架起了理解沟通的桥梁,解决了长时间困扰我们的问题,让我们真正走进马克思主义,更加坚定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第二,《六个“为什么”》积极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而内化的过程。在谈到《共产党宣言》中有关共产主义基本原理时,马克思、恩格斯强调:“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思考现实与实践的出发点和方法论。《六个“为什么”》对我们所要坚持的指导思想、要坚持的前进方向、要坚持的发展道路、要坚持的根本制度等的回答,就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立场和方法,密切联系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实践,对这几个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生动具体的运用。我们青年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应该像《六个“为什么”》一样,把理论和现实国情、理论和自己的学习工作结合起来深入思考,深化对党的理论的认识理解,把理论的立场、方法、思维自觉内化为自己的立场、方法和思维,把理论变成我们内在的理念和行动指南,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
第三,《六个“为什么”》充分展现了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转变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的过程。对于我们青年理论践行者,这也就是我们行“道”的过程。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马克思主义理论最终目的在于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我们学习理论的落脚点在于实践。《六个“为什么”》以广大青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和语言表达来阐释理论,不仅有利于理论真正入耳、入脑、入心,也有利于被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青年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报效国家的实践活动中做出自己的贡献,实现自己的价值。
《六个“为什么”》所揭示的道理,厘清了我们心中的种种疑惑和问题,也为我们当代青年员工成长成才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力量源泉。我们不仅要做理论的爱好者、学习者,还应做理论的传播者、践行者,把理论播撒到祖国的广阔土地上、播撒到每个人心里,把理论融入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中、融入自己的成长进步中。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中国人民大学bat365在线平台官方网站硕士生 韩宇
学习《六个“为什么”》,对于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我们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自身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学习《六个“为什么”》有利于我们老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我们加强自身修养、形成优良品德、健康成长成才指明了努力方向。通过学习《六个“为什么”》我们深刻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实践中必须不断地联系新实际,总结新经验,吸收新营养,形成新成果,开拓新境界。恩格斯有一句名言:“我们是不断发展论者,我们不打算把什么最终规律强加给人类。”列宁也指出:“马克思从来没有企求说明一切,而只企求指出唯一科学的说明历史的方法。”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是马克思主义鲜明的理论品格。在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就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光辉结晶。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指导地位,就必须坚持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占领主阵地,弘扬主旋律,引领新思潮。
第二,学习《六个“为什么”》为我们老员工树立振兴中华的远大理想,实现人生目标提供了强大的发展动力。《六个“为什么”》用一百多年来的中国近现代史、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理直气壮地阐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体现了每一个中国人对于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与社会和谐的共同愿望和美好期待,成为引导我国社会发展和民族振兴的旗帜。《六个“为什么”》引导我们要正确处理共同理想与个人理想之间的辩证关系,在全身心投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建设中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促进老员工奋发向上,精忠报国的源源不断的强大精神动力。该书还使我们老员工充分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冲破一切陈腐思想观念和僵化体制的束缚,破除教条主义、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才能让我们的社会主义中国焕发勃勃生机。
第三,学习《六个“为什么”》为我们老员工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指明了基本途径。《六个“为什么”》通过从历史到现实、从中国到外国、从理论到实践的阐述,为我们当代老员工指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途径。今年五四前夕,胡锦涛总书记在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强调:“实践是青年老员工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实践既是培养我们改造客观世界能力的活动,也是提升我们改造主观世界能力的活动,这是一个知与行有机统一的过程。基层实践是我们了解国情、增长本领的最好课堂,是磨炼意志、汲取力量的火热熔炉,是施展才华、开拓创业的广阔天地。我们只有深入到实践中去,深入到群众中去,才能加深对党情、国情、世情的认识,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更深入地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才能让青春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广大青年员工的良师益友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本科生 刘建锋
评判一本理论著作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就是看它是否能够指导实践,能否指导好实践。《六个“为什么”》是广大青年员工的良师益友,它在三个层面上具有突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第一,理清重大理论问题,统一思想,指明方向。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地球村”日益形成;当今中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社会转型加速,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在国际国内的大环境影响下,人们的思想认识、价值取向、道德选择等方面越来越呈现多样性、多变性、多元化的特点。因而有些人在思想理论层面产生了这样那样的疑问。历史与实践表明,形势越是复杂,社会思潮越是多样化,就越需要在根本问题上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这本书深刻阐述了我们必须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有力地否定了一些不正确的,模棱两可的言论,对于包括我们老员工在内的全体人民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提供基层党建教材,深入浅出,便于应用。当前,在全国高校正在积极开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老员工头脑的形势下,我们迫切需要一些内涵丰富、论述精辟、针对性强、通俗易懂的思想理论读物,《六个“为什么”》正是这样的一本好书。这本书紧扣思想理论界的最新动态,直面现实重大问题;解答问题理论联系实际,说理透彻;语言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富有感染力。对老员工来说,这本书视野开阔,论述道理的时候既联系当前情况又上溯历史,既结合我国的国情,又放眼世界,真正做到了全面深刻,书的字数虽少知识量却极大,思想营养丰富,非常适合我们的口味。我相信老员工尤其是老员工党员一定会非常喜欢。可以说,这本书是基层支部建设的生动教材和通俗读本,必将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供强大的思想支持。
第三,推动党员提高素养,促进实践。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当代青年老员工,一方面具有朝气蓬勃、善于学习、易于接受新事物新知识、富于创造力的特点,另一方面受思想认识水平不高、社会历史经验不丰富、对事物的判断鉴别能力不高等因素的影响,尤其在一些错误思想影响下,面对一些重大的思想理论问题不能够全面、准确理解和把握,不时陷入思想的泥潭,这其中也包括一些老员工党员。在这种情况下,老员工如何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成为党中央和全社会关注的一个问题。学习《六个“为什么”》,有助于我们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有助于我们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与坚定性,有助于我们深化对国情、世情的认识,有助于增强我们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实践,努力成为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的热情与信心,有助于我们提高辨别理论是非、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能力和水平,有助于我们针对以往一些不清晰甚至错误的认识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与社会上、与自身的各种错误思想、消极思想作斗争;有助于我们开展实践,在实践中检验自己,修正自己,锻炼自己,提高自己。
一本适合青年员工的好书
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硕士生 陈谦
《六个“为什么”》一书一问一答的形式便于大家接受,通俗易懂,用鲜明的观点、深入的分析、生动的事例、透彻的说理,全面准确通俗地回答了我们广大青年员工关心的重大问题。
第一,《六个“为什么”》在形式上是一个创新,它以问题的方式提出,形象生动,便于领会。这本书一问世就引起青年员工的广泛关注。这说明在新形势下,青年员工有理解和认识理论问题的需求,而对于理论阐释讲解的形式,六个“为什么”无疑是一种为广大青年同学所喜闻乐见的形式。第二,《六个“为什么”》的解答论证清晰、有力,结合历史史实特别是近现代中国历史,从正反两方面经验的认识,深入浅出地论证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第三,《六个“为什么”》用鲜活生动的语言,阐述了我们事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对深奥的理论问题作了生动的解释,便于我们青年员工学习和接受。第四,《六个“为什么”》有深刻内在的逻辑性,六个问题具有层层推进的逻辑关系,它含盖了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基本问题。
当代中国青年人,只有对党的理论真学真信真用,才能进一步提高理论思维,深化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思考,才能将个人发展的目标方向与时代发展的前进方向、政治发展的进步方向统一起来,才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潮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征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才能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连在一起,为国家为社会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