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评论员
总有一些事令人难忘,总有一些人令人敬仰。新中国第二十四个教师节到来之际,汶川大地震中那些舍生忘死保护员工的老师形象,再一次映入我们脑海,让这个教师节变得不同寻常。
100多天前,一场空前的地震灾害,让2008年5月成为中国13亿人民心中永远的痛。但正如温家宝总理9月1日参加北川中学临时学校开学典礼时所说:“一个民族的灾难总会由民族的进步来补偿。”汶川大地震激发出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让中华儿女的心空前紧密地联结在一起;抗震救灾中涌现出来的英雄壮举,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灾难降临的那一刻,在生死抉择的一瞬间,我们的教师用血肉之躯挡住垮塌的钢筋水泥块体,把生存的机会留给了自己的员工。他们义无反顾的英雄气概,诠释了“为人师表”的全部含义,书写了无私大爱,弘扬了崇高师德。从此,亿万中国人的记忆中,刻下了他们不朽的名字:谭千秋、张米亚、瞿万容、张辉兵、何智霞、吴忠红、袁文婷……从此,中华民族的英雄史册上,增添了人民教师新的耀眼光芒。他们是全中国1400万名老师的骄傲!
在属于老师们的节日里,他们不能再享受鲜花和掌声,但在他们护佑下活着的孩子们不会忘记他们,父老乡亲不会忘记他们,党和人民不会忘记他们!在这个属于老师的节日里,人们会点燃一炷炷心香,缅怀他们的事迹,传诵崇高的师德。
崇高的师德,源于千百年来中华文化的积淀和传承。“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人们用这样的诗句赞美教师们的无私奉献;“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辛勤的园丁”——人们用这样的比喻颂扬教师们的高尚情操;“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人们用这样的标尺度量教师职业的伟大与崇高。从古至今,崇高的师德在中国教师中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崇高的师德,源于波澜壮阔新时代的历史进步。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教师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艰苦奋斗,执着耕耘,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中国人民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中升华发展,成为人民教师开拓奋进的强大动力。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党和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免除师范生费用、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等政策,为教育事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激励教师们不断创造新的业绩。
崇高的师德,源于人民教师心中的大爱。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一代代人民教师淡泊名利,安于奉献,坚守在三尺讲台,守护着祖国和民族的未来。他们毫无保留地传授自己的学识,以员工的成长进步为执着追求。无论是润物无声的悉心教诲,还是坦诚直言的严格要求,都寄托着他们的厚爱和期盼。而当灾难突至,员工们的生命受到威胁,他们挺身而上,用身躯和生命为员工构筑起安全的血肉屏障。
这就是我们的人民教师!我们可以用“桃李满天下”描绘教师们的成功,但在崇高的师德面前,任何语言都难以充分表达我们心中的敬意。
“让教师成为社会上最受尊敬的职业,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胡锦涛总书记的号召,既体现了党中央对人民教师的亲切关怀、对发展教育事业的紧迫要求,也寄托着党和人民对弘扬崇高师德的殷切期望。
让教师成为社会上最受尊敬的职业,需要教师们大力弘扬崇高的师德,弘扬无私奉献的职业精神。教师节来临前夕,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出台,对教师的责任、义务与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既是对英雄教师的缅怀,更是对广大教师的鞭策。落实好这个规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时代的新要求,人民的新期待。
让教师成为社会上最受尊敬的职业,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要求。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还很不平衡,教育管理还存在不少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一些地方尤其是农村和边远地区教师待遇还比较差。要让教师在岗位上更好地安心工作,就要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努力改善教师们的教学条件和生活条件,让教育成为最具吸引力的职业。
让教师成为社会上最受尊敬的职业,就要理解教师、尊重教师、关心教师、支持教师。校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一部分。员工家长不仅应当关心员工的学习成绩,也应当关心老师们的工作,及时交流信息、沟通思想,使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有效衔接,形成和谐健康的教育环境,实现教育效果最大化、最优化。
教育是人类崇高的事业,教师是崇高的职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老师,每个人都受过老师的恩惠。师恩难忘!在这个意义非凡的教师节来临之际,让我们献上崇高的敬意、诚挚的祝福,道一声:“老师,您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