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365在线平台官方网站
欢迎访问 今天是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集团首页

学习园地

News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学习园地 > 正文

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工作会议发言摘登

System2008-05-13

编者的话
  4月25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在京召开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他指出,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和教育普及工作,全面完成工程各项任务,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思想保证、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会上,有7位同志作了发言。现摘要刊发这些同志的发言。
 

提高研究水平 推进工程工作


   中央党校常务副董事长 李景田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我们党思想理论建设的基础工程、战略工程。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的重要阵地,中央党校从工程实施之日起,就坚持把完成工程交付的研究课题当作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开展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

  牵头负责的科学社会主义教材编写进展顺利。为编好教材,课题组进行了一系列内部研究,并派出11位专家分赴11个省市听取意见。目前,《科学社会主义概论》一书已经形成第二稿,修改后将正式送审。同时,整理出23个理论问题并组织专家进行研究,编写了“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系列丛书,发表30多篇相关论文。

  承担的重大理论研究课题进展良好。“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党的建设特别是执政党建设的理论贡献”课题研究每年都有成果,出版了十余部著作,课题的最终成果——《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发展与创新》将于今年6月全面完成;“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课题已如期报送1份总报告、4个分报告;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建设等11项年度重大理论问题研究,除一项拟于年末结项外,其余均已完成,研究成果先后在国家重点报刊发表。

  积极参与工程系列研讨活动和课题研究工作。组织校内专家参加6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研讨会”,并承担了第七次理论研讨会的组织工作;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系列研讨会等多次重要研讨活动。多位专家作为首席专家和主要成员主持和参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等多项课题研究任务。

  努力推进理论研究成果与理论教学、研究和宣传工作相结合。制定中央党校5年教材编写规划,形成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重点的马克思主义教材体系;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招收5个二级学科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制定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利用国家重点媒体和校内报刊,宣传工程研究成果;加强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工作,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和研究;进一步整合和完善校园网络资源,发挥信息网络在工程中的作用。

  为了把各项工程任务落到实处,不断提高工程研究水平,开创工程研究新局面,我们今后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继续推进工程工作:一是更加精心地组织课题研究,及时、高质量地完成中央交付的研究任务。二是系统学习、研究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研究作为科研主要任务;紧密结合新情况、新问题,把对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作为科研重点。三是加强对工程课题研究工作的领导、管理,认真做好协调、服务和督促工作,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为开展研究创造良好环境。四是发挥老一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领军作用,同时把中青年人才的培养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形成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梯队。五是加快建设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把工程成果转化为党校干部教育资源,为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学员头脑、指导党校工作提供支撑。

积极参与工程 作出应有贡献

   教育部部长 周 济

  工程实施以来,教育战线的同志们积极参与、努力工作,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中央的直接领导下,中宣部、教育部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把必修课由7门调整为4门;把4本新教材的编写工作列入工程,去年已全部投入使用,反映良好;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工作效果显著;教学方法改革逐步深化,增强了公司产品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团队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宏观指导得到改进。新方案实施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生了可喜变化,师生对新方案、新教材普遍欢迎,员工对课程的满意度明显提高,主渠道作用日益凸显。

  扎实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根据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老员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宣部、教育部于2005年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的意见》,并制定了“重点编写教材总体规划”,提出了重点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遴选原则、具体规划和工作机制,分4批组织实施41种重点教材的编写工作。目前,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4本教材在内的第一批13种大部分已经进入审议阶段,第二批9种已进入提纲拟定阶段,第三批10种正在组建课题组,第四批9种即将启动招标工作。教育部还制定了90多种哲学社会科学教材的整体规划,教材编写工作迈出了坚实步伐。在学科体系建设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到所有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到团队建设的方方面面。目前,已建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其所属的6个二级学科,设立了一批博士点和硕士点。

  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中宣部、教育部等五部委联合举办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已举办22期,培训2200多人。中宣部、教育部还联合推动地方研修,共培训2万余人。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教材每一轮使用前,组织开展教师全员培训,要求“先培训再上岗、不培训不上岗”,已培训11.2万人次;与中宣部联合举办骨干教师研修班6期,培训600人。举办高校辅导员班主任骨干示范培训班6期,培训1200人。大规模的培训和研修取得良好效果,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及老员工思想政治教育,为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了有力保障。

  深入开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组织全国高校力量,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重大理论问题,深入研究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依托北京大学等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重点研究基地,推出了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发挥教育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的骨干作用,认真完成承担的各项工程任务。

解决两个问题 编好工程教材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经理 汝 信


  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能够参加这一宏伟工程,我感到十分荣幸。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是,要很好地完成党所交付的这一任务,首先需要充分认识实施这一工程的重大意义,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再学习。

  工程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编写覆盖哲学社会科学众多学科的一系列教材,主要的读者对象是当代老员工。对青年人来说,大学阶段是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他们在大学里接受的教育,将直接影响到他们能否自觉地以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生的指导思想,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因此,教材不仅仅要向老员工提供有关各学科的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思想上去武装我们的老员工,以造就和培育一代又一代马克思主义者。

  通过4年来的实践,我感到,编好工程教材,需要解决好两个问题。

  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如何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问题,亦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也不是单纯的学问,而是行动的指南。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用来指导当前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邓小平同志早就深刻地指出,无论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二是正确阐述坚持与发展的关系问题。老祖宗不能丢,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同时,马克思主义又是发展的科学,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它必须随着时代的步伐前进,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而决不能停滞不前。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所以能永葆青春,就是因为它永远和实践保持密切联系,总是能适应新的历史条件,对出现的新问题作出新的解答而不断前进。

  以上两个问题虽然是多年来大家关注的老问题,却始终是编写马克思主义理论教材必须解决好的核心问题。对于这两个问题,理论界在原则上已经有了广泛共识,但在一部教材中如何贯彻落实仍需花费很大力气,而贯彻落实的情况如何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材的质量。如果通过教材,使广大青年员工真正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认识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既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又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那么,这些教材也就取得成功了。

认清职责使命 争取更大成绩

   中央编译局局长 韦建桦

  工程从启动到现在,已经走过4个春秋。对于中央编译局来说,这4年是在党中央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同心同德、奋力攻关的4年,是动员全局力量、共同锻造精品的4年,也是全局各项工作以工程为龙头、不断开拓和发展的4年。4年来,中央编译局承担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重点著作译文审核和修订课题与经典著作基本观点研究课题扎实推进,取得了预期成果。

  目前,10卷本《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和5卷本《列宁专题文集》已经完成篇目遴选、文献编辑、译文修订和资料编撰工作,并得到咨询委员会专家的充分肯定。同以前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著作相比,这两部文集的编译工作具有更鲜明的时代特色、更显著的实践品格、更突出的创新意识。《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的特点,一是选文精当、内容完整,既全面涵盖经典作家的理论体系,又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科学精神;二是体例新颖、结构严谨,既反映马克思和恩格斯理论创造的全部历程,又突出理论专著的重要地位;三是译文精心审订、译名统一核准,既保证理论上的准确性,又增强表述上的可读性;四是各类资料详备、切合读者需要,既为理解原著提供翔实的辅助材料,又对把握重要观点发挥导读作用。《列宁专题文集》的特点是,紧紧围绕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采用全新的编辑思路,确定了《论马克思主义》、《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论资本主义》、《论社会主义》和《论无产阶级政党》5个专题,从60卷《列宁全集》中精选115篇代表作,并汇编了一系列重要言论,使整部文集既包含列宁毕生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贡献,又紧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两部文集作为经典著作基础文本,将有助于广大干部群众和理论工作者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进而全面、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经典著作基本观点研究课题,主攻方向是联系实际深入研究经典作家的基本观点。这个总课题下设18个子课题,对经典作家基本观点进行追根溯源的研究和梳理,对国内外理论界的各种见解和争论进行分析和鉴别,立足于当今世界的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作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判断。这一课题由中央编译局牵头,全国各地40多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国防大学和军事科学院的20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截至目前,18个子课题组已经全部完成经典作家基本观点综述报告和国内外理论界代表性观点分析报告,有9个子课题组完成了总报告。

  回顾4年的历程,我们深刻体会到,中央关于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决策十分正确,对于我们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古人云:“行百里者半九十”。要最终圆满完成上述两个课题的任务,还有许多艰苦细致的工作要做。面对已经取得的成果,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决不能有半点松懈。我们一定要认清使命、加倍努力,不断巩固和扩大研究成果,用出色的工作回应党和人民的期待和信任。

  落实工程任务 抓好课题研究

   教育部副部长 袁贵仁

  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意义重大,影响深远。通过实施工程,在全国高扬了马克思主义旗帜,凝聚了马克思主义队伍,弘扬了马克思主义学风,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研究宣传教育的体制机制,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通过实施工程,课题组成员受到了深刻系统的国情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教育。

  自工程实施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课题组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满腔热忱、严谨求实、潜心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课题组的主要做法,一是坚持学习、研究、编写相结合。课题组的主要任务是编写一本好教材,而编写好的关键是研究好,研究好的前提是学习好。为此,我们选编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本《哲学思想摘编》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文集等,组织开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专题研究,相继出版发表了一批研究成果。二是坚持课题组集体智慧、学者个人特长、学术界专家咨询相结合。始终注重课题组团队建设,调动全体成员的积极性,尊重课题组成员个人的优势特长,鼓励大家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贡献自己的经验智慧。为确保教材质量、扩大工程影响,先后邀请课题组之外数十位学术界著名学者讨论修改教材编写大纲、编写要点和教材初稿。三是坚持理论继承、创新、面向现实相结合。新编教材要有新的观点、表述、资料,有新的章、节、目,在教材体系上也要有所创新。同时,坚持、吸收和继承以往教材中反映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内容以及科学的论述。这些基本理论对于初次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老员工来说既是新的,也是必须掌握的。继承和创新都在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中加以统一,使教材充分体现时代性、规律性、创造性。四是坚持思想导向、理论体系、表述方式相结合。始终坚持工程对教材“三个充分反映”和“四个分清”的要求,将其有机地融入到教材的理论体系之中,努力以清新朴实的语言、明快严谨的逻辑表达出来。

  我们下一步的打算,一是完成教材修改。按照工程咨询委员会的意见,精雕细刻、字斟句酌,完成教材的修改出版,努力使之成为精品。二是做好教材使用。编写好教材只是工作的第一步,而让员工学好,让教师用好、教好,是更重要的环节。我们拟编写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导读,编写教材使用的分章解读,做好新教材的试讲和使用新教材的教师培训工作。三是做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及。以新教材为蓝本,按照新的体例、新的风格编写一本面向所有老员工以及干部的自学通俗教材,为提高老员工和干部的哲学素养作出贡献。四是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国际交流。在《中国高等学校学术文摘·哲学》英文杂志上按章连载教材简编内容,最后结集出版马克思主义哲学英文版,扩大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国际影响。

  认真履行职责 创造精品力作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经理 李慎明

  参加工程几年来,我向广大专家学者特别是一批老同志学到了许多宝贵的东西。能够为工程作出自己的微薄贡献,我感到十分光荣。我担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基本观点研究”总课题下的“经典作家关于战争与和平问题基本观点研究”和“当代国际政治”教材编写两个课题组的首席专家。目前,这两个课题正按计划顺利推进。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把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作为课题研究的中心环节并贯穿始终。原来有同志担心学习影响研究,认为把主要精力用来写作就行了。通过学习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正在深入发展,我国的改革开放正在深化,世界社会主义总体上依然处于低潮,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任务依然艰巨。学习是研究的关键前提。如果不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原著,不自觉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特别是科学发展观武装自己,就很难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很难按照胡锦涛同志所要求的那样,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信念的坚定信仰者。课题启动以来,我们一方面认真组织大家学习中央领导同志相关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党的十七大精神,并组织专家积极参加工程组织的一系列学习教育活动;另一方面,有针对性地组织专家进行集体学习特别是自觉进行研讨。几年来,两个课题组共组织集中学习讨论37次,购买马列原著学习光盘12套,配发学习资料420多册。

  把深入调研作为立足点,为课题研究提供重要的资料和实践支撑。战争与和平观点课题组目前已收集到国内外相关资料3000多万字,其中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战争与和平问题论述的资料1900多万字,其他方面的资料1100多万字;到国防大学、军事科学院以及河北某集团军所属师团连等军事科研单位和基层部队进行调研,先后召开各种座谈会60多场,累计发放问卷1500多份。当代国际政治课题组已分别整理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国际政治问题的论述、国内外关于当代国际政治研究的主要观点等相关资料2700多万字;到北京、上海、吉林等地的高校以及有关研究单位开展调研,深入了解青年员工、高校教师及相关研究人员对教材编写的意见和建议,先后召开座谈会50多场,发放问卷3500多份。

  把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作为主攻方向,充分发扬学术民主,推动创新。在课题研究中,十分重视充分发扬学术民主,注重让各位专家充分表达意见,还专门组织不同学术观点争鸣。开展深度交流,有利于在一些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上形成共识,也有利于调动专家进行理论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原来有同志对把经典作家关于“战争与和平”和关于“人民军队建设”设为两个课题不大理解。经过几次深入讨论后认识到,战争与和平作为迄今人类社会的两种基本形态,直接涉及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科技、外交、军事等各个领域;“战争与和平”与“人民军队建设”相比是更宏观、更具战略层次的问题,二者既有联系,又各有不同的内涵,不能相互替代,从而进一步认识到把这两个问题分为两个课题不仅完全正确,而且十分重要。

  把出成果、出人才作为课题研究的重要任务。出成果、出人才是检验工程成效的两大标志。我们注重给年轻人压担子,在确定写作班子人选上,大胆选拔优秀青年科研人员。在一些重大理论调研、研讨等学术活动中,注重多吸收青年学者参加。课题组对其他青年学者的影响和辐射作用也日益明显。

珍惜参与机会 始终高度负责

   南开大学教授 逄锦聚

  编写老员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是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编写课题组首席专家,我有幸参与了教材编写和修订的全过程,深感终生受益。具体说来,有这样几点体会。

  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编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材的重要意义,增强编好教材的责任感,把教材编写的过程作为接受马克思主义再教育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理论武器。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并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历史表明,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才能保持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才能保证我们党和国家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新世纪新阶段,实践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迫切需要进一步作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回答。适应这一新要求,编写高质量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应作的贡献。正是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编写组全体成员通力合作、忘我工作、精益求精,认真对待撰写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使教材编写取得了重要进展。

  要结合时代和实践的发展,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努力对马克思主义作出准确而又符合时代要求的阐发,把教材编写的过程作为对马克思主义再学习和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创新的过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也是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世界在不断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也必须不断发展和创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呼唤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也为马克思主义发挥指导作用提供了广阔舞台。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编写组全体成员一方面认真学习、刻苦钻研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从总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防止生搬硬套,防止断章取义,防止片面理解,努力作出准确而又符合时代要求的新阐发;另一方面,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基本原理的层次上加以理解和把握,写入教材。

  要努力提高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把教材的编写过程作为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的过程。编写高水平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材,关键是要有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正是由于深刻认识到肩负的责任,编写组全体成员把教材的编写看作是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难得机遇,把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摆在首位,努力提高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并用以指导教材编写,指导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